泰斗:指泰山和北斗星,学术泰斗,是指学术界的泰山和北斗星,比喻最有成就,和权威的作者。
一名学者,能够担得起学术泰斗四个字,那必定是终身的成就。想要获得这一身的成就,没有个几十年功底,很难实现。
但现实中,有这么一位学生,被称为学术界泰斗。还没毕业的年纪,就成了领域内的大佬,本来应该高兴的事情,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。
他被称“最牛气”学生,还没毕业就成了学术泰斗,得知原因好心酸
大学是专业知识强化的地方,学生在这里,会选择一个大体的方向去发展。未来还想继续进修,就考研,读博,在专业内深度科研。
因此,学术圈很多东西都不是互通的,而是独立性质很强的。一些冷门专业的科研项目,甚至全国就一个团队在做。
一些博士生在答辩的时候,就会有这样的状况。虽然下面坐的是学校的大佬,但是对自己的论文,根本不明白,只有导师在不断的点头。
这不是什么难看的事情,术业有专攻而已。但就算是再冷门的专业,也还有团队里的人,导师,师兄师姐,师叔师伯等在前面撑着,也轮不到学生来扛大旗。
可这名学生不是,男生考研期间,选择了一个比较冷门的专业,叫“景泰蓝修复”。这个专业就他一个研究生,是老师重点栽培的对象。
因为专业比较冷门,学习的人不多,本来也就是一个冷门的手艺,会的人也很少。学生的导师因为“口罩”原因离世了,学校就剩下他一个人。
本来还有一位老教师,但是因为年龄实在太大,已经不能出来上课,或者工作了,所以,整个专业,就剩下他一个人了。
原本学生还有个师兄,但师兄也因为车祸,不幸离开了。所以,就算他现在还是名学生,但只要是关于“景泰蓝修复”的问题,他就是“权威”了。
年纪轻轻,就成为了业内的“泰斗”,本来应该是一件高兴地事情。但是因为这样的原因,就令人开心不起来,反而是心酸。
个人观点:
还在读研期间,就证明男生自身,不具备很强的专业领域能力。还需要引路人,还有很多的东西要学,但现在能教他的,只有教材和各种资料了。
读研期间,没有老师的引导,靠着自己摸索,学习起来会很吃力。也意味着一些老师独有的东西,可能再也没有机会学到了。
在自身能力,没有底气的时候,接手了这么重的担子,想必他也高兴不起来。从我们大方向的发展来讲,我们失去了一名优秀的导师,在这个领域里的研究,会退步很快。
学术发展,也要有挽救濒危学科的概念
我们生活中,会有保护濒危动物,濒危植物,和一些文化遗产的理念。对于学科也是,很多学科每年招生的数量,都在减少,甚至几年时间,都只有一名学生。
但本身,这个学科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,和历史意义。对这样的学科,我们也需要进行保护,避免文化瑰宝,离我们远去。
景泰蓝修复专业,就是一个例子。还有古生物学,一群老师给一名学生上课,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。
对于这样冷门,但有保护意义的专业,可以给愿意学习和有天赋的学生,一定的保障和工作支持,来吸引更多的生源,保证学科能够健康的延续下去。
今日话题:你对这件事怎么看?
(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