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河南郑州一名大学生老师就提出自己的想法,他称如果只是简单的重复,那么小学低年级的一半多作业都是可以不写的,属于无效作业。这位老师还真是个行动派,他直接就不让自己上小学的儿子写这些无效作业了。
可是呢,当他跟孩子的班主任商量,看看能不能减少点这种重复性作业时,却被班主任给拒绝了。不过啊,这位大学老师可没就此放弃,他让孩子试了一段时间,没想到效果还真不错。虽然作业少了,但孩子的考试成绩还挺棒的。他认为老师应该布置些有创造性、能启发孩子的作业。
说起来两边都挺有道理的。先说这位大学老师吧,他这么做,孩子的作业量就减少了,那孩子就有更多时间去学点别的东西,这样知识储备量不就增加了嘛,学习成绩自然也就上去了。说到底,这位老师算是帮孩子找到了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,这方法对了,学习起来当然就轻松多了。
那为啥说班主任的做法也没错呢?老师布置作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巩固课堂上学的知识,自然也不能给孩子出太难的题。毕竟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嘛,得先把基础打牢了。布置点简单的作业,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。所以说啊,班主任的教学方式也没啥问题。
至于为啥班主任会拒绝大学老师的建议呢?其实想想也简单,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都不一样嘛,布置些简单的作业,其实更符合大部分低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。
而那位大学老师认为应该布置些有创造性、能启发孩子的作业,这观点也挺有道理的。毕竟有些小学生学习成绩好,基础也扎实,确实需要适当提高一下难度。布置些有挑战性的作业,也能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和想象力。
不过说到减少小学生重复性作业这个问题,咱们还真得好好琢磨琢磨。你想啊,老师得对所有学生的学习负责,不能因为个别学生就影响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。还有啊,老师为啥会布置些重复性作业呢?很可能就是发现班级里大部分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掌握得不够熟练,所以得多加练习才行。
两边都有道理,也都挺为学生着想的。就像咱们平时生活中遇到的那些事儿一样,有时候看似矛盾,其实背后都有各自的考虑和理由。就像这位大学老师和班主任,他们都是为了孩子好,只是方法不同而已。
相信教育这事儿本来就没有固定的方法,每个老师、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。关键是要看这些方法是否适合孩子,是否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和成长。就像这位大学老师一样,他敢于尝试新的方法,敢于挑战传统的教育观念,这种精神就值得咱们学习。
咱们也不能一味地否定传统教育方式的优点。毕竟这么多年下来,这些方式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。咱们要做的,就是在传统的基础上,不断探索和创新,找到更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。
这位大学老师的做法和班主任的做法都没错,关键是要看咱们怎么理解和运用。咱们应该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,思考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更适合他们,这样才能真正帮助他们健康成长。